這週末乖乖在宿舍讀論文

這一兩天可以很充裕的時間做好投影片

督促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

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時間規劃的文章

裡面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把工作帶回去

把時間留給家人和親密的另一半

人生會更有意義

後來看到一個有關於工作和性格關係的小測驗

所以貼上來分享一下

自我測量
13項中若有任一項符合就打勾,再對照結果,

感覺工作壓力大的人可測驗自己性格與工作的關聯性,

適度調整!

焦躁帶來無謂壓力 :

★在有順序性的工作中,別人尚未完成他的部分,我就急著開始做由我負責的後續工作。

★我不喜歡排隊、等紅燈。

★別人曾告訴我,我很容易生氣。

★可能的話,我儘量使工作變得具有競爭力。

★在我還沒有完全了解如何完成一件工作前,我就想立刻完成它。

★即使我在渡假,我也會把工作、功課帶過去做。

★我經常犯下還沒有計劃好,就開始做事的錯誤。

★在工作中偷閒會有罪惡感。

★別人會認為我在競爭狀況下,脾氣不太好。

★可能的話,我會同時做兩、三件事情。

★我一向與時間競爭。

★別人遲到,我一向沒有耐心久候。

★即使沒有需要,我也會匆匆忙忙。

 

結果

勾選六個以下:個性較能處之泰然,生活與工作有適度的平衡,較不會累積過大的工作壓力。

勾選七個以上:個性焦躁、緊張兮兮,常覺得煩躁、壓力太大,沒有好的紓壓方法。

 

找紓壓法

無論是否能將工作壓力適當處理,

都需要定時讓累積的壓力釋放,

不要想:「過幾天再說」、「等這個案子完成再說」,

這樣很容易隨時爆發反而無法收拾。

 

睡前三十分放輕鬆 

睡前三十分鐘要「準備睡覺」,不要去想與工作有關的人、事、物。

可以和家人聊天,不要計畫與工作有關的事否則不容易入睡大腦也無法好好休息。

工作不要帶回家 

建議回家別再處理公事,維持每天工作、睡眠和休閒時間3等分的比例。

 
要擴大放鬆程度 
在工作密集時別只想著「提高工作效率」,應把放鬆頻率增加、程度加大,
加強放鬆在無形中能提高工作效率。
例如本來是運動三十分鐘,
就改成每天二次每次四十分鐘或是每隔一段時間就休息、和同事聊天。 
 

不要寄望休長假 

每周固定休息可讓腦袋較靈活,有些上班族平常幾乎沒有假日這樣其實很容易耗竭,

壓力應每天、每周宣洩,不要累積太久

可以每天有計畫「晚上要煮什麼菜」、「下班後要去哪吃飯」等休閒活動。

 

專家說

先找到支持團體 

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支持系統,例如朋友、家人,

而紓壓的方法中可以有一項是能讓支持系統加入的,

像是跟家人出遊、與朋友一起運動不要害怕為別人帶來麻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hin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